作業 >> 1. 閱讀「處理職場中的混亂」。

處理職場中的混亂

我們已經見識到,人何以會相信,要在職場上掌握個人的事業方向,是件令人困惑的事。 其實,只有那些沒有指南和地圖的人,才會覺得如此。

眼看這許多因素都有可能攪亂生活、使人失去保障,人會覺得「混亂」似乎是理所當然的。 事實上,我們可以說所有的困難,基本上都是混亂。 面對這麼多的威脅、這麼多的未知數,一個人只能縮著脖子, 他已經被混亂淹沒了。

尚未解決的問題可以逐漸累積,形成一個巨大的謎團。 員工在工作崗位上,不時會因為太多相互矛盾的命令而暈頭轉向。 一家現代工廠,可能因為管理不當,而整個陷入看似無解的混亂。

人在困惑中,往往會想碰運氣。 若周遭環境的力量太大,總還可以「仰賴自己的運氣」。 運氣,指的是「不受個人意志所左右的命運」。 一個人在開車時若放開方向盤,指望車子能憑運氣繼續在路上行駛,那他很可能會失望。 生活也是如此。 靠機運行事,是不太可能成功的。

我們見過朋友閉上眼睛不面對債主,然後在賽馬場咬緊牙關,希望能贏上一把,解決所有問題。 你認識這種人,年復一年,他就是這樣處理生活的。 事實上,狄更斯(Dickens)筆下一個很生動的角色,就有一整套「等待機會出現」的哲學。 運氣確實有其影響力,這點我們承認,但也只有在局面極度混亂時,才會需要它。 如果一個人必須仰賴運氣來度過難關,那他自己就不再掌握方向盤了。 我們也可以推論,此時他正在與混亂搏鬥。

因此,了解混亂到底是什麼,及可以用什麼方法去化解它,是一項明智的舉動。

困惑及穩定資料

混亂可以定義為:「看似無法立即解決的一組因素或情況。」

廣義來看:

在這個宇宙中,混亂就是隨機的運動。

身處繁忙的交通,你可能會對身邊疾駛而過的車輛感到茫然。 站在狂風暴雨中,你可能會對周遭飛舞的樹葉、紙張感到迷惘。

混亂真的是可以理解的嗎? 是否有所謂「混亂的結構」存在呢? 有的。

如果你是總機的接線生,同時有十通電話進來,你可能會不知所措。 但這有解決方法嗎?

如果你是工廠的領班,而有三個緊急事件和一個意外事故同時發生,你可能會迷惘困惑。 然而,這有辦法解決嗎?

只有當所有粒子(particles)都在運動時,混亂才會是混亂。 只有當所有因素都沒有明確的定義,或沒有獲得清楚理解時,混亂才會是混亂。

混亂是愚昧的根本原因。 對一個愚笨的人來說,除了非常簡單的事情外,一切都會令他迷惑。 所以,一個人只要明白了混亂的結構,不管他以前多聰明,都會變得更聰明。

如果你教過不怎麼聰明,但很有抱負的年輕人,就會明白這點。 你試圖對他解釋事情的做法, 講了一遍又一遍。 然後,一放手讓他去做,他立刻把事情弄得一塌糊塗。 他「不明白」、他「沒搞懂」。 你可以把他的誤解簡單而正確地歸結為一句話:「他很困惑。」

當教育失敗時,百分之九十九的原因,是學生感到困惑。 不僅在工作的領域如此,在生活中亦然。 失敗之所以會降臨,背後的理由永遠都是某種困惑。 要想學會怎麼用機器或過生活,就要能勇敢地面對混亂、解開混亂。

在山達基裡,我們有一個關於混亂的原理, 叫做:

穩定資料(stable datum)原理。

如果你看到許多紙張在房間裡四處飛舞,情況看起來會很亂,但如果你選出其中一張紙,以它為根據,來觀察其他飛舞的紙張,那麼原先混亂的局面就會消失。 換句話說,把某一樣東西視為靜止不動,就能瞭解一個混亂的運動了。

川流不息的車輛會是一種混亂,但如果相對於其他車輛,你能將其中一台車視為靜止,並能以相對位置來觀察其他車輛,混亂就會消除。

有十通電話同時進來的總機接線生,解決這個混亂場面的方法是:不管正確與否,先把其中一通當成第一個要接聽的電話。 一旦他定出第一通要接聽的電話,「一次有十通電話進來」就不再那麼令人困惑了。

面臨三件緊急事故和一件意外事故的工廠領班,只要選出自己第一件要處理的事,就能夠再度帶來秩序。

人還沒有從一群混亂的粒子中選出一份資料、一項因素、一件事物之前,混亂都會繼續存在。 你選擇處理的那一樣東西,就成了其他東西的穩定資料。

更精確地說,任何知識體系都建立在某個資料之上。此即那門學問的穩定資料。 若使這個資料無效,整門學問就解體了。 一個穩定資料不必是正確的資料。 只要這個資料能不讓其他事物陷入混亂,並能將其他事物統整起來即可。

當所有的粒子都在移動時,混亂就產生了。

當一個項目被挑出且變成其餘項目的穩定資料後,事情變得較不令人困惑。

好,你教一個有抱負的年輕人如何操縱一台機器,而他無法理解你的指示。如果這樣,那是因為他缺乏一份穩定資料。 你必須先讓他瞭解一件事, 理解這件事之後,他就能領會其他事情了。 因此,在令人混淆的情況裡,唯有完全理解一件事或一個項目,才能擺脫愚笨或迷惑。

混亂,不管看起來多麼龐大、多麼難以克服,都是由資料、因素或粒子組成的。 它是由個別部分組成的。 抓住一個,把它的位置徹底弄清楚, 再看看與它有關的其他事物如何運轉,你就能讓混亂穩定下來。 把其他事物與你已理解的事物相聯繫,你就能很快地掌握住整個混亂的局面。

在教導年輕人如何操縱機器時,不要把資料劈頭蓋臉地丟給他,然後指出他哪裡做錯了──那會把他搞糊塗,讓他變得笨手笨腳。 在他的困惑中,先找到一個切入點,也就是一份資料。告訴他:「這是一台機器。」或許你下達指示的對象,對現實生活根本沒有一點確定感,也毫無秩序可言。 你說:「這是一台機器。」 然後讓他去確定、 讓他摸索、讓他按按鈕。 告訴他:「這是一台機器。」 你可能會驚訝於這部分要花多久的時間;但他確定感提升的程度,也會令你訝異。 要操作這台機器,必須學會種種複雜的動作,但首先,他必須明白一份資料。 至於他先學會的是哪一份資料,並不重要。不過我們最好先教他一項簡單的基本資料。你可以給他看這台機器的作用;你可以向他解釋最終產品是什麼;你可以告訴他為什麼選他來操縱這台機器。 但一定要讓他很清楚一份基本資料,不然他會在困惑中迷失方向。

「困惑就是沒把握,困惑就是愚笨,困惑就是缺乏安全感。 當你想到沒把握、愚笨和缺乏安全感時,想想困惑,就能完全明白了。」

那麼,把握是什麼?是沒有困惑。 智力又是什麼?是處理困惑的能力。 安全感又是什麼?就是能夠經歷或避開困惑,或將秩序導入混亂中的能力。 把握、智力和安全感就是沒有困惑,或是有能力處理困惑。

而運氣在混亂中,扮演著何種角色呢? 運氣就是希望某個不受控制的機遇能幫助一個人成功。 寄望運氣就是放棄控制, 也就是冷漠無助。

控制和困惑

控制有「好的控制」與「壞的控制」之分。 兩者的差異就在於有沒有把握。好的控制是肯定、明確、可預期的。 壞的控制是不肯定、易變、無法預期的。 在好的控制下,人可以有把握。 在壞的控制下,人從來就沒把握。

如果一個領班訂定一條規則,今天有效、明天無效;要求甲遵守,但不要求乙遵守,那就是壞的控制。 不管那個領班的個人特質為何,他將使人沒有把握、缺乏安全感。

由於不肯定又愚蠢的控制太多了,我們有些人便開始相信,任何控制都是壞的。 這絕非事實。 若要將秩序導入混亂之中,控制就是必要的。 人必須至少能在某種程度上控制事物、控制他的身體、思想,才能成就些什麼。

困惑可以被稱為不受控制的隨意狀態。 只有那些能夠在隨意狀態上施加若干控制的人,能夠處理困惑。 那些不能施加控制的人實際上在引起困惑。

好控制與壞控制之間的差異,於是就更明瞭了。 好壞之間的差別在於程度。徹底、明確的控制,能夠為他人所預測, 所以是好的控制。 不明確、馬虎的控制令人無法預測, 所以是壞的控制。 意圖也與控制有關。 控制有可能用於建設性的目的,也可能用於破壞性的目的。 不過你會發現,人若蓄意破壞,他使用的就會是壞的控制。

所以混亂這整個主題的內容極廣。你或許會覺得很奇怪,混亂本身怎麼會成為這裡探討的對象。 然而仔細看看,你會發覺生活中所有被我們視為邪惡的事物,都有混亂這個絕佳的共通點。 一個人若能掌控混亂,就能將注意力放在建設性的活動上; 只要人為混亂所惑,他能想到的便盡是破壞性的事──他最想做的,就是消滅混亂。

所以讓我們先來學習如何消滅混亂。 我們發覺這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。

當所有粒子似乎都在運動時,只要停住其中一個,再以這個粒子為依據,看周圍的粒子如何運動;你將發覺,混亂減少了。 採用其中一個為穩定資料時,其他的事物就可以相對定位。 這樣一來,你就可以觀察並瞭解一個緊急事件、一台機器、一份工作或生活本身;你便能得到自由。

讓我們很快地看看這是什麼道理。 有很多事情可能會影響人獲得、保有及改善一份工作。 要處理這整個問題,其實只需在問題中輸入這麼一份資料:「我能找到一份工作,而且一直做下去。」許多人都是這麼做的。 只要緊抓著這個信念,生活中的混亂與不安就不會那麼有影響力、那麼令人困惑了。

但假設有人這麼做:在他年輕的時候,不進一步探究問題,就咬緊牙關,閉上眼睛說:「無論發生什麼事情,我都能找到一份工作,而且一直做下去。 所以,我不用再擔心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問題了。」 嗯,那很好。

接著,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,這個人被開除了。 之後的十個禮拜,他都沒有工作。 即使後來他找到了一份新工作,也不再如先前那麼有把握、那麼自信了。 假設又發生了什麼意外,使他再度失去工作。 再次失業時,他會變得更沒自信、更不安。 為什麼呢?

我們來看看穩定資料原理的反面。 如此我們便會瞭解,穩定資料使混亂失效,然而一旦穩定資料動搖,混亂便會再度出現。

假設一場混亂停止了。 此時東西雖然依舊凌亂地散著,但畢竟停下來了。 是什麼使它停止的呢? 穩定資料的採用。 比方說,有個人在家裡飽受丈母娘的騷擾。 有一天,在吵完架後,他氣沖沖地走出去,突然間他靈機一動,對自己說:「天下的丈母娘都很惡毒。」

那是個定論。 無論對錯,那都是在一場混亂中所採用的穩定資料。 他心裡立刻覺得好多了。 精疲,他能夠應付、忍受這個問題了, 因為「天下的丈母娘都很惡毒」。 這不是事實,但這是一份穩定資料。

然後有一天,他有了麻煩,丈母娘很死忠地挺身而出,不但為他付了房租,還替他還清其他的債務。 他馬上感到非常迷惑。 這種善行本不該帶來混亂的。 不管怎麼說,丈母娘不是都已為他解決了難題嗎? 那為什麼他會不高興呢? 因為他的穩定資料動搖了。既然證明了這個穩定資料不實,過去問題中的一切混亂,便再度活動起來了。

如果你想要使哪個人困惑,只要找到他的穩定資料,將它推翻即可。 不管是批評還是提出證據,只要動搖那少數幾項穩定資料,就能再度啟動一個人所有的困惑。

要瞭解,穩定資料毋須是事實,你只要採用它就好。採用了某個穩定資料後,人便以此為依據,來看其他的資料。 所以採用任何穩定資料,都有助於消解人在處理的混亂。 但是,如果有什麼動搖了那份穩定資料,使它無效或證明它不成立,他就只好重回混亂之中。 當然,他只要再採用一項新的穩定資料,或是把舊的穩定資料放回原位即可。 不過想順利地做到這點,他得知道山達基才行。

假設有位英明的政治人物,竭盡所能,為民服務,所以你不用擔心國家的經濟問題。 這位政治人物就是你對國家經濟所有困惑的穩定資料。 有他在,你才「不擔心」。 然而有一天,局勢或政治對手把這份資料動搖了。 這些因素「證明」此人其實不老實。 於是,你又對國家經濟擔心起來了。

或許,因為某位講者看起來相當討人喜歡,你便採用了他的理論。 隨後,有人很仔細地向你證明,那位講者其實是個小偷,或更糟糕的貨色。 當初你之所以採用他的理論,是因為需要思想上的平靜。 因此,如果那個講者受到貶低,你會立即回到原本所面對的混亂之中。

很好, 年輕時,我們看著職場中的混亂,把它推到一邊,堅定地說:「我能找到一份工作,而且一直做下去。」那就是穩定資料。 我們確實找到了工作, 但後來卻被開除了。 這時職場中的混亂就變得非常混亂了。 如果我們都只以這一份穩定資料為解答:「我能找到一份工作,而且一直做下去」,那麼在職場生涯裡,你必然會經歷幾段迷惘的時期。 一項遠勝於此的穩定資料是:「我瞭解生活與工作, 因此我能夠取得、保有並改善它們。」

困惑不是一個人工作生涯裡,無法避免及不可或缺的部分, 藉由使用穩定資料的理論,一個人可以循序漸進的,將秩序和理解帶入任何狀況中。